作者彙整: Stella Wu

祕書在忙什麼?盤點這些年我曾做過的那些小事

祕書在很多人的眼中是一個小螺絲的存在,沒有什麼專業,對著老闆唯唯諾諾,整天忙著接電話、趕文件、接待客人,做會議紀錄…等,有時候還會看到 PTT 推文說是花瓶、打雜、馬屁精。

4 月份時,在商業思維學院的小群組中,分享了「千萬別得罪的利害關係人-總經理祕書」,談談自己這些年的祕書生涯中曾做些什麼,而我又是怎麼和老闆們合作的,這時候才發現,原來很多人對於祕書的印象是接電話、排行程、會議紀錄…等等,覺得這是一個不會成長又沒什麼前景的工作,不過這些年來,我其實很喜歡我的工作,也從老闆身上學習很多,希望可以藉由這篇文章,讓還在找工作的人,一點思考的方向。

為什麼喜歡當個小小祕書

當上祕書的過程有點誤打誤撞,真的身處其中之後才發現自己好像很適合。如果說為什麼喜歡,可能是我一直都很景仰有能力營運一間公司的強者,而也很幸運的是,在當祕書這些年來,所遇見的老闆都是神隊友,那種十倍速的精準對話,無縫合作的默契,讓我更喜歡在這個位子上,為了我的伯樂而更加努力。

而且祕書這份工作是沒有邊界的,常常會遇到很多挑戰,我曾經在協辦藝廊畫展期間,逼自己啃完中國書畫史、西方藝術史,學習了要怎麼編輯一本畫冊,也在其他的專案中學會怎麼製作廣播節目、怎麼找餐廳、怎麼品酒,最近因為疫情的挑戰,也學會了很多生產力及協作軟體,這些對我來說都很新奇有趣,完成之後都有一種突破自己天花板的成就感!

祕書的工作內容與定位

祕書的工作大部份是為了解決老闆「時間成本太高」或者「時間不夠」的問題,我把祕書的工作分為以下的幾類:

老闆不想做的事

有些事情是公司找不到合適的人去做,老闆也還沒有想法,而在嘗試的過程中,實際執行又太花費老闆的時間,所以會先交給祕書,試著做出一個雛形後,再評估後續是否安排合適的人選接手,還是說成效不如預期,直接放棄。

老闆沒空做的事

有些事很重要,像是維護供應商的關係、追蹤公司大小專案的進度等等,有時候實在擠不出時間,這時候祕書就會協助老闆處理一些前置作業,像是人脈管理、產業新蒐集、餐敘安排…等,或者是定時去 follow up 專案團隊目前的進度,協助安排時間讓老闆與專案經理討論專案目前的進度及下一步的方向。

老闆不方便做的事
常常聽到很多人在講「老闆的腦不知道在裝什麼」,或者是「老闆又在和客戶亂開支票了,真是不知道辦公室的民間疾苦」,雖然說有時候我也會跟著笑一笑,但我從公關溫拿的《工作就是在打怪》中看到一個觀念是「領袖被攻擊,團隊就散去」,老闆對外是企業形象,有些影響形象和信用的事是不能做的,就像他可能答應了客戶一個做不出來的功能,讓老闆去說做不到,這對公司的聲譽會有影響,所以只能底下的小囉嘍去道歉。而對內也是,老闆也有領導統御的職責,和同事們 buddy buddy 可以,但有些事要私下提點的時候,也會請祕書委婉地去說,讓同事們不會因為老闆的身份,有過多的聯想,進而影響辦公室團隊合作的氣氛。
老闆不值得花時間做的事
不值得花時間的事,在辦公室的體制之下非常多,像是安排行程,準備會議室、財務核銷…等,信手捻來都可以說出一大堆。老闆一來是沒時間,再來可能也不了解處理行程、核銷之類瑣事的眉角,像是現在電子簽名慢慢流行起來,曾經有朋友問我說,要怎麼上傳文件到平台上套用電子簽名,我只回答他:「與其我在這裡教學半小時,不如你直接請助理處理,她 3 分鐘可能就弄好了。」
 
這些都是小事,但也都是「重要的事」,而祕書的價值很多時間就是看能不能透過這些小事來安內攘外,提升老闆的工作效率。

祕書在忙什麼

4 月份分享的時候,大家都很好奇平常我在做什麼,仔細列數出來,才發現自己的工作又多又雜。從大家所熟悉的行程差旅安排、辦公室專案跟催、財務核銷之外,我也和公司財務一同負責公司股東會、董事會的的會務,最令大家感到驚奇的就是我還負責老闆的健康指標、管理主管宿舍以及協助家族間的事務。

這些工作裡有些是公司的要務,像是專案跟催、參與重大會議等,讓我了解公司的營運策略,在老闆跟前學習他的商業思維及管理能力;也有些是自己沒有做過的事,像是股東會會務、維護公司官網等,為此當初翻了好多法條,也學會怎麼用 WordPress 架站,增進我解決問題、自我學習的能力;當然還有一些瑣事像是協助主管的商會活動、管理老闆的健康指標,讀辦公室的空氣…等,有些人覺得這就打雜,累積不了什麼專案能力,我不會說我什麼也沒學到,相反的這些工作是以另外一種方式,磨練我的整合能力。

每一個任務的累積,都會化作我職涯中的養份。

祕書的痛苦與風險

祕書這份工作很有趣,從這份工作我學到很多,也做了很多有趣的專案,但也有不討喜的地方。

首先,永遠不會下班。雖然這樣說有點可怕,但祕書這個職務,主要就是要幫老闆解決老闆時間和大腦不夠用的問題,一有緊急事件,on call 和救火都是很常見的事。

其次是可能連老闆都不知道祕書的價值。不只有一般人,連老闆也可能會祕書有刻板印象,祕書的工作做得順時,老闆會覺得工作有效率,公司氣氛好,但實際上老闆可能也說不出來祕書的產出和績效是什麼,身為祕書要自己去想怎麼樣老闆會有效率,要自己給自己肯定,自己去發現問題,規劃自己的工作。

最後也是最真實的一點,祕書非常難轉職。除了沒有顯性的專業技能之外,與老闆的默契需要時間培養,所以通常老闆會有自己配合得好的祕書,不太會輕易換人,但換言之,當老闆離開現有的工作崗位,也很有可能失去工作。

一直進化的神隊友

前些日子和泰德聊到我怎麼看祕書這份工作,我覺得祕書是「老闆的第二大腦」,我會去學習商業思維、專案管理、產品知識,都是為了能夠接近老闆的思維,理解老闆並用他的思維和他合作,在理解和同理老闆的選擇之後,做出當下最適切的安排,進而幫老闆發揮出時間最大的邊際效益。

而這是不是現代人所定義的祕書?我覺得不管是名詞的定義,還是工作的內容,都會隨著時間改變。以前的祕書可能只要會操作打字機,把老闆的手稿打成專業文件就很厲害了,但現在哪一個祕書不是練就一身十八般武藝,在我自己接觸過許多祕書的經驗,每一個資深的祕書,都可以說是公司的二把手,進退有度、寵辱不驚,談起業務及營運,那全局觀和氣度都令人折服。而將來當祕書還需要會些什麼,現在也許說不準,但中心思想還是不變的,也就是成為「老闆第二個大腦」、「幫助老闆發揮出時間最大的邊際效益」,在此前提下,不斷學習、不斷地往老闆的思維脈絡接近、不停進化,是我認為身為祕書,要成為老闆的神隊友最重要的心態。

培養出全局觀和氣度,都是仰賴平常那些小事,而祕書的價值,是由自己的心態,自己的行動所創造的。

「放棄」才是走向目標的第一步

今年加入了商業思維學院,在與學院中的同學分享自己無心的一句「學院在課程的安排中,有一件事情是教我們學會放棄」,沒想到引起許多人的反饋。其實這句話最初的靈感來源,是 Gipi 院長在始業式分享,去年同學發生的例子,他修了好多課,但也是愈學愈茫然,他該怎麼辦?

衝向成功,嗎?

學院當中有五大學程,上百篇的商業思維百科,數不清的主題講座,Case Study 和 學習營,在 Q2 更加入了社團活動,我們常常在取笑某些雙修或者肩負許多重責大任的同學,都不用睡覺了嗎?或者正往「肝鐵人」的修練之路前進。在學院裡我看見很多同學都有著屬於自己,追求目標時,閃閃發光的眼神,就像希望的星星一樣,非常觸動我的心。

小時候我們常常被鼓勵,當要龜兔賽跑中努力的烏龜,我們要義無反顧地往目標衝刺,盡可能吸收自己不熟悉的知識,有更強大的能力,才能靠更接近成功一點。但院長卻是勸那位修了很多課程的同學,放下學院的課程,好好回到工作上,加深自己的基本功。而在 Q2 投入專案管理學習營的我也是,一開始覺得專案管理學程的課程內容和自己的經驗相似,不會太難,但實際投入之後,發現自己以前的經驗,反而限制住自己。課程內容只是看懂了,但不知道怎麼實際演練,不停輸入而沒有輸出的情況之下,淪為不停趕課的下場,直到學習營的中後期才逐步進入狀況。

 6 月 16 日,學院發起了《百科打卡 | 策略力 – 晨間 AMA》活動,活動規則很簡單,每天看一篇百科文章,在文章下方寫下自己的心得,早上 8 點到 Gather 上和同學討論。無意間我和學院的幾個同學組成臨時性討論小組,有了小組就有自己輸出的壓力,每天晚上我會先看完隔日要討論的內容,寫下自己的心得,隔日再和同學們分享。透過這方法,我發現我更了解百科內的內容,會主動去思考自己過往經驗所觀察到反思,同時依據同學的反饋,又產生出更多的想法,我開始明白院長為什麼始業式的時候,院長要提醒大家要懂得選擇,懂得放棄。

FCEPF 法則

之後,我開始思考自己的學習步調,並利用商業思維百科中提到策略規劃八步中的 FCEPF 法則,重新聚焦自己的目標。FCEPF 就是策略選擇的方法,也就是以下的 5 個步驟:

  1. 篩選(Filter):選定自己的目標之後,先篩選(Filter)掉不合價值觀的策略
  2. 脈絡(Build a context):建立起自己目標和價值觀的脈絡
  3. 估算價值(Estimate):在所選定的策略之中,資源要怎麼投才能產生最大效益
  4. 排序(Prioritize):依據效益來排序要優先執行哪些策略
  5. 聚焦(Foucus):聚焦目標

我覺得人生規劃的道理也是一樣的,我們有一個長期目標,需要選定一些策略方法,讓我們自己往目標前進。恰巧 Q3 開始,我們的學習小組也開始擬定下一季的目標,所以我也利用 FCEPF 法則,來思考,我要如何成為我想像中的自己呢?

最後,我將長期目標設定為「專業、多能及善於組織協調的祕書」,並選擇了以下的策略

  1. 強加商業思維:我認為這是祕書協助老闆需要具備的基礎能力
  2. 強化專業能力:多讀書、多輸出,強化英文及領導力
  3. 成為更好的自己:養成穩定的運動習慣及每日的感恩習慣
 

放棄清單

的確,在利用 FCEPF 設定 Q3 的策略之後,有很多想做的事情被我放棄了,像是產品經理學習營和第二次專案管理學習營的活動。不是說那些活動沒有價值,只是每天的時間有限,在估算價值及排序之後力有未逮。這時我做了放棄清單,將自己放棄的項目記下來,保留當初為什麼選擇他、他和長期目標的脈絡是什麼,和現在的目標關聯是什麼,以及最重要的是--為什麼放棄。透過放棄清單,和自己對話,把那些想做的事、想打造的未來都好好收著,期待在最合適的時間,讓他們展現最好的樣子。

Q3 的學習小組有雙週復盤的習慣,所以在每一次復盤前,我會好好思考,為什麼有些目標我沒有排定時間去做呢?為什麼達成率那麼低呢?是不是我當初高估了他的價值,所以我感受不到完成的滿足感,所以沒有動力去做?

接著把放棄清單打開,重新思考清單內的那些項目,會不會比原本選定的策略更能有效達成所設定的目標呢?那些放棄的理由,是否與現況相符呢?利用 Product backlog 的想法,思考現有的行動策略是否要再堅持一下,亦或是重新調整。

復盤、動態調整,是接續在 FECPF 策略規劃後,一步步達成目標的基石。 

 

「放棄」也是在前進

在上一次的雙週復盤,我和同學們分享到:「原來我真的需要安排一個時間打電動!」。原因就是在前一週,我陷入了各種趕作業與開會的循環,加上又得到辦公室上班,工作學習兩頭燒下,到週末產生「期末考效應」--明明就來不及了,就是提不起幹勁,一直東摸西摸。後來,真的開了 Minecraft,打了 2 小時的電動之後,重新回到狀態,補滿生產力。

有時候,放棄也是在前進。

不知道你們是不是也曾經查覺到自己過度努力呢?有沒有試著放鬆自己,好好休息,重新找回自己的步調?學院的同學 Mika 就分享了某一天他老闆和她說工作不要盡全力的故事。我覺得非常有道理,有時候要保留一點餘力給自己,留一點餘地給這瞬息萬變的社會。

VUCA 時代什麼都在變,在變動之中,我們要好好地守住自己的本心,讓我們一起利用放棄清單,好好與自己對話,和那些「更好的自己」說:「我沒有放棄你們,我們會在最適合彼此的時間,一起前進。」

後記:靈魂拷問的「人生策略地圖」

昨天(7/13)晚上參加了 Gipi 院長舉辦的個人版策略地圖,在商業思維百科上學到的策略工具用在自己身上的時候,其實又更加彰顯出放棄的必要性。課程中我們一直被強迫思考「人生無法一直處在巔峰,當你在巔峰時你是否願意捨棄現有的優勢?」、「什麼是快樂?」、「資源有限 ,什麼該做而什麼又不該做?」。再利用策略地圖,一步步規劃自己的目標。過程當中除了被我們戲稱為「靈魂燒烤」的自省式問題之外,我們也被要求以 TA 的角度換位思考自己所能交付的價值,而同組的夥伴也會針對盲點提出疑問,像是夥伴就問我:「你想成為一個多職能的祕書,但也許你老闆不需要你多職能呢?如果他只需要一個人管好他的行事曆,幫他處理私人的瑣事呢?」這就會讓我反思,我的目標的 TA 是我老闆嗎?還是是我自己追求再上一層的企圖心。

如此反覆燒烤靈魂之下,會慢慢看見自己真實的自我,或者查覺到自己從未查覺到的野心,再透過目標設定,擬定交付價值,安排好學習進度,逐步往自己的目標前進。經濟學有一句名言:「資源有限、慾望無窮」,時間是人類最公平也最稀有的資源,這堂課,或者是學院許多的課程,都隱含著這個道理--在現有的資源下,如何做最有效的配置,如何評估每個目標的機會成本,做出效益最大化 (Utility maximization) 的選擇。

如果你是學院的同學,7 月 27 日還有一場,歡迎你加入我們在靈魂燒烤後所組成的脆皮燒肉小隊;如果你還沒有加入學院,可以利用我的推薦獎勵,成功報名的話,你和我都可以得到 6 學習貝,可以聽 3 堂主題講座呢,我們一起當同學吧!

相關閱讀

微解封,怎麼和老闆說:「老闆我還想WFH!」

在悶著將近 2 個月後,隨著時中宣布 7/12 以後微解封,原本 WFH 的許多上班族也慢慢回到正常通勤上下班的生活,有些人是終於鬆一口氣,可以不用再管家裡的小惡魔,可以好好上班了,應該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樣,很習慣在家上班的生活模式,想去和老闆爭取能不能繼續在家上班呀。

其實說起在家上班,我應該比起一般上班族經驗還要多一些。在翻譯工作室擔任譯者及 PM 的時期,我就是完全在家接案,與發案方、譯者及老闆,都是使用 Skype 來聯繫;而後擔任總經理祕書時間,我老闆一年有 200 天不在台北辦公室,也都是使用 WeChat、Email 等電子通訊軟體聯繫,應該都算是合作愉快。

這篇我想和大家分享如何與老闆遠距工作及近日 WFH 的心得,一樣附上快速傳送門

為什麼會喜歡在家上班呢?我仔細思考自身的經驗之後,歸納出以下三個因素:

 

1. 不用通勤

首先是通勤,雖然許多人倡導通勤的時間可以好好運用,背英文單字、聽聽說等等,但我自己的情況是,通勤過程中腦袋完全放空,反而是我準備上下班的儀式感。無論如何,通勤的時間終究是比較低效率產出的時間。而在家的時候,可以快速進入工作狀態,好像一天屬於自己的時間又多了一點。

2. 不受其他瑣事干擾,工作效率提升

身為祕書,通常我的工作不會像其他同事一樣有固定的專案,除了老闆的行程之外,也會協助其他同事專案的進行,或者是解決辦公室內的其他疑難雜症,在專心做事的時候常常被臨時的電話、求救打斷,接著靈感就跑了,或者忘了自己下一步是要做什麼。但是在家設好狀態之時,除了老闆能打斷我,其他時間都可以全心投入在眼前的投影片或者 Excel 中,進入心流的情況,效率獲得大幅度的提升!

3. 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時間

我覺得最吸引我 WFH 的原因就是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時間。例如我先前提到,我與老闆大多數日子通常有12-15小時的時差,而公司業務上的需求,也常有國外的客戶在晚上寫 email 過來,有時候為了效率,我會選擇在晚上回覆,否則約一個會議要約3天,滿不切實際的。如果 WFH,我就會利用下午的時間處理一些自己的事情,將工作時間挪移 1 到 2 小時到晚上,就能兼顧工作上各方客戶及老闆的需求。

總結來說,其實我覺得「自由,才是真正的問題」,但是在職場中,我們往往身不由己,「做自己」在工作上是一種特權。而在職場上要怎麼獲得相對程度的自由呢?其實方法不稀奇,就是取得老闆或主管的信任。

 

那我是怎麼獲得現在老闆對我的信任呢?

做好時間規劃,重視承諾,不要無故消失

WFH 不要因為在家過於放鬆,無故不接電話、不回訊息,如果真的有臨時離開的情況,建議也在狀態列上打上離開的時候,並預估回來的時間,讓主管找得到你,他就不會太緊張。而在 WFH 期間,答應主管要交付的檔案、成果,也要如期交付,有困難也要即時和主管討論,不要最後一刻擺爛或人間消失。

對自己的工作要有120%的掌握,做好自己的任務看板

為什麼掌握進度是 120% 而不是 100%?主要是想提醒大家,除了要充份了解自己目前參與的專案的進度,就算不是自己主責的專案,也要知道目前協助專案大概是走到哪裡了,WFH 時和同事間的交流比較少,常常與同事之間的同步也是不足的,這時候多問一點,多幫一點忙,讓專案推行得更順利,專案不出包,自然老闆也不會有那麼多問題。

另外,屬於自己的任務看板也是很重要的,平常有好好的做資料管理了嗎?知道自己有哪些工作還沒有做,哪些東西還在等同事生出來才能動工?在高度依賴網路的 WFH 時期,有自己的任務看板也是提高自己工作掌握度很重要的動作之一,當老闆有問題時,比起回覆他「我看一下資料,之後再回覆您」,能夠根據自己的任務看板即時說出目前工作的情況,更能讓老闆相信你一直都有在注意專案的情況。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定時回報

有些公司在 WFH 期間常常要求員工寫日報表、週報表、月報表,身為員工的我們常常覺得這是什麼浪費時間的政策但反過來想,為什麼主管會需要這些東西?其實就是主管無法掌握員工工作的現況,無法掌握專案的進度,所以他需要員工每日每週每月的報告,說穿了就是資訊同步的問題,這時候定時回報就很重要,每天或每周花一點點時間回報,會減少很多老闆突如其來的疑問,甚至是奪命追魂的電話。

而回報的的內容也不要是流水帳,相信我,老闆對於你今天吃飯吃了1個小時還是2個小時是沒什麼興趣的,回報的訊息只要三點:

 
  • 目前已經完成的進度
  • 下階段的目標及所需要的資源及工時
  • 可能會遇到的困難或者需要老闆協助的地方
 

有些人會覺得回報目前的困難就可以了,但主管要知道的是專案的全貌,不是只有困難才重要,畢竟主管頭上還有主管,如果不告訴他目前專案完成到哪了,他又怎麼和他的主管交待呢?而老闆也是,如果他不了解公司專案目前的進度,那麼他又要怎麼管理公司呢?

 

我的經驗分享

以我自己為例,日前剛接下老闆商會社團的執行工作,在老闆自己也不太清楚實際事務的時候,我做了以下的事情

  • 每日匯報年費收款明細及結餘
  • 每日匯報目前報名參與的會員名單
  • 在 Teams 上開啟共同工作區,將目前所有的資料和與上一手祕書交接的文件都放入 Teams 的檔案區
  • 在 Teams 上開啟下一次例會的準備事項清單,每一項事項都有待辦清單及進度條

透過類似的溝通方式,就算不是 WFH,平常我和老闆實際上開會或通話的時間大概是2週一次,平常也不太會有緊急情況需要臨時安排會議和加班,我平日也是自己安排自己的工作,除了早起和一定得到辦公室之外,我到辦公室辦公和 WFH 基本上也是沒有什麼差別的。

 

平常你們又是怎麼逐步建立老闆對你們的信任感呢?在下方的留言區和我分享吧 🙂

Google Meet 開始收費了怎麼辦?分享 WFH 期間我所使用的會議軟體

由於 Covid-19 的影響,去年開始許多人都被迫數位轉型,而此時各種視訊會議軟體崛起,無論是為了搶占市場,還是為了貢獻社會,都開放許多原有付費的功能讓一般人能免費使用。隨著疫情逐漸受到控制,這些優惠也漸漸消失了,最多人使用的 Google Meet 也宣布在 2021 年 6 月 28 日起,免費版帳號恢復單次會議限時 1 小時的限制,著實讓這陣子在 WFH 的朋友們都攪盡腦汁在想替代方向。

很幸運地,我的公司在去年年底開始導入 Microsoft Teams 作為辦公室協作平台,加上工作的需求,市面上的大大小小的會議軟體也幾乎都用過了,就來分享我在 WFH 的期間,使用各種會議軟體的心情(孽緣)

我會分享以下幾種軟體的使用心情和小 Tips,最後也會說說,從一個祕書角度發現視訊會議上大家常常不小心沒有注意到的事,你有什麼在視訊會議中發生的瞎事或者想和我大聊特聊經驗,歡迎在底下留言,或者用 E-mail 和我聯繫。

使用情境

  • 5-20人小型會議
  • 會議時間在 1-3 小時之前

ZOOM

如果單純以「視訊會議」的需求來說,ZOOM是我心目前的王者。除了連線很穩定之外,對於會議上需要分享不同種類的畫面、音訊也都有非常強大的支援。從最基本的單一檔案、視窗,進階一點的「將投影片作為背景」、「純音訊」、「分享雲端檔案」等,都能讓視訊會議的過程更方便,將投影片作為背景還有種當主播的不知名專業感。

另外,因為我常常需要協助處理會議中各種問題,所以我通常不是以全螢幕模式開會,ZOOM的共享畫面是我目前使用過最乾淨、最大的的軟體, WFH 時也要顧眼睛,畫面大一點才不用盯著螢幕看投影片上到底寫了什麼字

但是也不是沒有缺點的。首先,雖然在對話框可以用文字交談,也可以傳各種檔案,不過傳圖片需要先存在電腦或雲端空間再傳到對話框,在 WFH 時其實有點麻煩,尤其是障礙排除或者需要和主持人分享截圖時,所以後來我們還是輔以其他的通訊軟體進行。

另外還需要注意到的就是,使用 ZOOM 開會一定得下載 ZOOM 的軟體,平常開會的客戶中,如果有不善於操作電腦的人,就會有點困擾。其次就是要多人開會就一定要使用付費帳號設定會議,一年的費用大約是 150 美金,不是商用的話這筆費用也不小。

會議小 Tips:

  1. 請務必確認與會人員都有裝好 ZOOM 的軟體,並且麥克風和視訊軟體都能正常運作。
  2. ZOOM 有許多共享方式,還有舉手、投票等功能,如果當天會議需要使用到進階功能的話,一定要事先預演。
  3. 承上,如果要分享音訊,在會前一定要請同事或者拿第二台電腦確認音量。

Skype

如果要選擇一個替代 Google Meet 的方案的話我會推薦 Skype。推薦 Skype 最大的原因是,就算沒有 Skype 帳號,可以使用瀏覽器直接開會,連會議主持人都可以不用有 Skype 帳號,這比 Google Meet 的限制還低(雖然現在也不太可能有人沒有 Google 帳號)。

Skype 目前提供簡單的會議功能,在 50 人以下,不限通話時間,有基本的視訊及分享螢幕功能,在家 WFH 的話,也可以更換或模糊背景,另外因為是整合 Skype 功能,所以如果會議中想要傳檔案或圖片,也可以透過 Skype 的對話框進行。不過分享螢幕的功能就沒有 ZOOM 那麼多,只能單純分享單一螢幕或者視窗。

Skype 免費會議連結設定 https://www.skype.com/zh-Hant/free-conference-call/

 

Microsoft Teams

如果說視訊會議軟體已經被 ZOOM 搶佔先機,那麼 Microsoft Teams 的優勢就是整合了 Microsoft 365 的功能所組成的工作平台,許多功能都有連動,十分方便。

舉例來說,在會議當中除了也可以在訊息處和 Skype 一樣以文字訊息溝通,也可以傳檔案,如果本身有 Teams 帳號的話,這些在會議後都會保留在對話欄中,如果下次繼續開會,也都能看見之前所傳的訊息;Teams 也內建了會議紀錄的功能,也會保存在 Teams 的對話框中,下次會議就能繼續討論。此外,也可以直接使用 OneDrive 的檔案進行投影,不用再將檔案打開。

簡單來說,如果開始一個新的會議,就像是開了一個小的共享空間,可以和與會人員共用檔案、會議記錄、白板等,在公司內部使用時非常便利。如果沒有帳號也沒關係,Team 會議也能直接使用瀏覽器開會,若是需要長期協作,也可以請 IT 將客戶加為來賓帳號,一樣可以登入 Teams 使用部份功能。

要說缺點的話, Teams 的螢幕共享功能還是沒有 ZOOM 來得方便,文字上也不夠直白,像是投影機模式的「凸顯」模式,就是 ZOOM的「以投影片為背景」,並且在一般分享模式之下,使用者是看不到自己投影的畫面的,需要使用檔案分享模式才能看到簡報的畫面,讓人非常沒有安全感。

另外一個缺點當然是要付費才能使用,不過目前 Microsoft 有推出家用免費版,目前還沒有限制通話時間,不過畢竟強打的是協作,個人使用上可能感受上就沒有那麼方便。

Microsoft Teams 免費版下載
https://www.microsoft.com/zh-tw/microsoft-teams/free#coreui-contentrichblock-yxuv2bc

在前幾天,Microsoft 在 Windows 11 的發布會上提及,未來的 Windows 11 會內建搭載 Teams 而非 Skype,所以顯見 Microsoft 會逐步停用 Skype,以 Teams 的思維建構 Windows 11 以後的作業系統。

會議小 Tips:

  1. Microsoft Teams 只支援 Microsoft、Firefox、及 Chrome 三大瀏覽器,如果不是使用這些瀏覽器的話會無法使用,尤期如果需要和中國同事或客戶開會,務必要提醒他們改用上述的瀏覽器。
  2. 如果要使用 OneDrvie 的檔案,一定一定要在開會前確認共享檔案的內容正確。

Gather.town

Gather.town 大概是我 WFH 期間使用過最歡樂的會議軟體,同時他也是免費使用的。除了一般正經的會議以外,我還和同事及朋友們一起佈置了虛擬辦公室,Gather.town 和 Teams 很像,只不過功能沒有那麼多,除了能夠分享螢幕和通話之外,也能透過網站上的互動軟體有白板、便利貼牆、海報與文件夾等等功能。可惜的是 Gather.town 的風格很難請老闆和客戶一起共用。

WHF 視訊會議心得與提醒

文章最後,身為祕書走跳過那麼多場視訊會議,還是有幾點小提醒

1. 如果常常開會,還是準備雙螢幕吧

在家一般大家都是用筆電,雙螢幕方便你一邊開會一邊查資料,如果要分享簡報的話,也方便同時看簡報,並觀察與會者的表情。

2. 家裡有小孩或者雜音,你需要一個專業麥克風

在 WFH 期間,我曾經一天開7小時的會議,一般有線的麥克風還是需要將麥克風靠近嘴巴,才能比較清楚收音。後來使用 Airpods 之後,雖然收音的情況有改善,但還是容易收到房間內其他雜訊。最後我還是狠下心買了專案的心型收音麥克風與支架,雖然開個會搞得像在錄 Podcast,但是與會人員都表示收音和聲音的清晰度有顯著的改善。好的聲音也可以讓與會人員更專心在你報告的內容上。

3. 留意衣著與背景

雖然這件事情真的被講到爛了,但免不了再提醒一次。

記得不要穿小可愛或汗衫,要記得穿褲子
記得不要穿小可愛或汗衫,要記得穿褲子
記得不要穿小可愛或汗衫,要記得穿褲子

這真的太重要到我想講三次,請不要覺得都坐著開會,所以就隨便穿。我們常常有同事一個不小心忘了,然後我們什麼都看見了…女生也要注意衣領不要過低,調鏡頭時的風景雖然很美,但真的會讓所有與會人員不曉得眼睛該往哪放。

其次就是,請先和家人溝通好要開會,保持你的背後不要有人走過。雖然現在可以虛擬背景,但是電腦運算不是百分百準確,如果家人的衣著和虛擬背景有顯著差異,還是會被電腦抓出來的。

4. 關掉所有的通知及即時通訊

一方面是避免在簡報時被打斷,二方向是,我相信你不會想讓老闆透過你的訊息預覽,發現你和同事在講八卦還是偷罵他的,在開會前還是都把它們給關了吧。

以上是我在 WFH 期間的會議心得,如果有軟體使用或者遠端工作的問題也歡迎在底下留言,我會盡力解答的 🙂

 

好像開頭都要先交待一下為什麼會有這個網站

其實原因無他,今年度加入了〈商業思維學院〉的課程,然後還在思考我能從學院裡得到什麼,又真的從課程中獲得了什麼。一個多月以來,有真的學到了東西,也有「蛤,你在胡說什麼」的感受。不過看著學院的大神們從 Medium, Nortion上紛紛分享著自己的心得,也是覺得好像該產出什麼,留下點足跡,回頭看看才又不會總是靠感覺。

所以這裡呢,是一個實驗性質的地方,是一個我可以沒有壓力地寫些什麼(學院的討論是實名制的,壓力很大),或者是我想利用書上看到的東西、平常自己的觀察,積累一些想法和抱怨的地方。

總而言之,如果你不小心看到了這個目前暫訂為期一年的樹洞,希望能幫上你什麼,才不浪費你這一段時光。或者你是和我一樣焦慮又糾結的人,看看我的腦內糾結的小劇場,讓你的心有點安慰,我覺得也算值得。

無論如果,既然選擇公開,那就歡迎相認、取暖或者一起糾結。